首页

松岛女神脚耳光

时间:2025-05-30 01:15:25 作者:一艘移民船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倾覆致7人死亡 浏览量:33611

  央视网消息:巡天望远镜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宇宙,而卫星遥感技术则能让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

  我国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可以为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

  据了解,两座基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使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从仰望到追逐,从理想到现实,一个又一个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未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还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2026年即将发射“羲和二号”探日卫星,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未来中国人建设的月球科研站、能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油画里看重庆“老茶馆” 50余件绘画作品记录城市变迁

2月20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山东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孙述涛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新疆巴州逾300万亩棉花机械化种植助力棉农节本增效

3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事关民生福祉,请问水利部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以及下一步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将实现哪些新目标?

农业农村部部署“中国渔政亮剑2024”系列专项执法行动

“小北老师,地球为什么是圆的?”“鲫鱼睡觉时为什么睁着眼睛?”在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每到下课铃一响,就能看到学生们围着一块一人高的电子屏,争相向名叫“小北”的“数字老师”提问。

8大跨越,见证中国外贸铿锵步伐

缅怀英烈忠魂,赓续红色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深情讲述英烈故事,多次就“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他强调:“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

中国第22批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开展义诊活动

郑永光介绍,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冷暖、干湿空气交汇频繁,暖季对流系统活跃,经常产生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而这些天气往往突发性强、尺度小、演变快,同时致灾性强,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气象部门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